大蒜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,一般不能开花结籽,通常采用无性繁殖
大蒜别名胡蒜或蒜。为百合科葱属,一、二年生草本植物。大蒜的根为弦线状的须根,数量多而根毛少,分布浅水分与养分的能力弱。主要根群分布在5~25厘米的土层中。音茎为扁圆形不规则的短缩的盘状茎,称为茎盘,茎盘的边缘和下部生根,上面生叶和芽,顶芽被多层叶鞘包裹着,通过一定条件后发育成花芽,抽出叶鞘成为花薹。
与此同时,内层叶鞘基部开始形成侧芽,这些侧芽逐渐发育成鳞茎,即为蒜头,当鳞茎成熟后,幼嫩的茎盘就干缩硬化,变成蒜瓣的托盘。单个蒜头一般重50克左右,最大蒜头要达1千克以上。大蒜的叶由叶片和叶鞘两部分组成,叶片扁平,狭长,绿色,有蜡粉;叶鞘圆筒形,在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,由于叶片增多,叶鞘也逐步抱叠成圆柱形,支撑着上部叶片,起着茎秆的作用,所以称假茎。
大蒜一般不能开花结籽,所以都进行无性繁殖。花薹抽生后包括花梗和总苞两个部分,总苞中有花和几个至几十个气生鳞茎,气生鳞茎也可用于繁殖。大蒜耐寒性很强,南方地区可以露地越冬,生长最适温度为12~16℃,鳞茎发芽和形成期需要较高的温度,在25℃以上或10℃以下生长受到抑制。大蒜在蒜瓣萌动以后,在0~4℃的低温下,经过30~40天,就可以通过春化阶段。
光照与鳞茎的形成关系密切,在适宜温度下,日照时数超过13个小时,就开始形成鳞茎,光照时间长,对鳞茎形成有利,如不足13个小时,则继续分化新叶,不形成鳞茎。大蒜为浅根作物,喜湿怕旱。在播种前后对土壤湿度要求较高,幼苗前期要减少灌水加强中耕松土,促进根系发育防止种瓣腐烂。退母结束后大蒜进入旺盛生长阶段,也是需水最多的阶段,要求土壤经常保持湿润,接近成熟时要降低土壤湿度以防止髙温高湿引起烂脖、散瓣,蒜皮变黑,降低品质。
大蒜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,但以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微酸性黏质壤土为最适宜,而在微碱性土壤中也能良好生长,切忌与葱、韭等葱蒜类作物连作。合理轮作,精细耕地大蒜忌连作。大蒜根系不发达,所以要精细整地,施足底肥,以满足大蒜对土壤养分的要求。
合理密植大蒜有春播和秋播两种,内蒙古、新疆、西藏和东北高寒地带都行春播,黄河中游及南方进行秋播。食用蒜苗的播期稍早,收获蒜薹的播期稍晚。播种前将蒜瓣分级,较大的为一级,作为蒜头用种;二级蒜作为早蒜苗用种;最小的三级蒜为冬蒜苗用种。
播种密度与用种量也根据栽培目的不同而异,收获蒜头的一般行株距20~25厘米×10~15厘米,每公顷种植30万~60万株,用种~千克;收获蒜茁的一般行株距15~20厘米×4~7厘米,每公顷种植60万~万株,用种~千克。播种后15~20天出苗。”大蒜出苗后一般冬前不浇水,注意覆盖防冻保苗,中耕除草。春季返青后转入鳞芽、花薹分化期,此时加强肥水管理是关键,要及早追肥,俗称“座胎肥”,生长盛期,注意浇水,保持湿润。
大蒜抽薹后至薹上部弯曲时,收获蒜薹,因品种及抽取蒜薹的方法不同,每公顷可收蒜薹~千克不等,高产地区可收1万~1.2万千克。蒜薹收获后约20~30天即可收获蒜头。蒜头收获后就地晾晒3~5天,或扎捆或编成蒜瓣,挂在通风避雨处贮藏。收蒜苗的每公顷可收1.8万~4.5万千克。
大蒜选留种可分两次进行,收获时选蒜头播种时选蒜瓣。留种大蒜要适当稀植,蒜薹要即早抽去,抽取蒜薹时要尽量减少损伤地上部,使养分集中,保证蒜头生长。收取蒜头时要选符合品种特征的无病、不烂、无伤的蒜头做种。关于大蒜的介绍就到这里了,感谢您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