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又名‘一阳生’,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,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。冬至俗称“数九、冬节”、“长至节”、“亚岁”等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,测定出了冬至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。
作为农历最重要的传统节气之一,冬至时节北方素有“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俗语,而南方也有“吃了冬至圆,每人大一岁”的说法。南北以食俗为隔,形成了“南圆北饺”的壮观场面。冬至当天消耗掉的饺子、汤圆,估计至少可以绕地球半圈。
俗话说,“冬至大如年”,冬至吃什么?很多地方的冬至习俗也都是不一样的,所以冬至吃什么,要看地方来的。
#饺子#
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,每年冬至都有吃饺子的习俗。因饺子的形状像耳朵,古人认为吃了饺子,在寒冷的冬天里可以保护耳朵。
直至如今,民间还有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谚语。
#汤圆#
在南方,汤圆的地位如同北方的饺子一样。
古语说“家家倒米做汤圆,知是明朝冬至天”。
在我国的江南,华南,台湾等地区,冬至必须吃汤圆,寓意圆满,圆润,团圆等美好。
#羊肉汤#
在四川成都,山东滕州等地区,流行冬至喝羊肉汤,这是冬令进补的必需品。
在宁夏银川,当地人还会做一种特别的羊肉粉汤,用蘑菇,羊肉,粉条,韭*,蒜苗,香菜等食材一起烹制,并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“头脑”。
#狗肉#
贵州很多地方的老百姓,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。
据说起源于汉代,汉高祖刘邦吃了大将樊哙做的狗肉,赞不绝口。
从此,民间就流传冬至吃狗肉的习俗。还有古语“冬至吃狗肉,明春打老虎”的传说。
#腊肉#腊鱼#
每年冬至前后,湖南的百姓会将鸡鸭鱼肉风干,做成腊肉腊鱼,称之为“冬至肉”。
当地人有“吃过冬至肉,身体赛牛犊”。
#年糕#
在浙江杭州,年糕是冬至必吃食品。
它有红,*,白三色,象征着金银;又称为“年年糕”,谐音“年年高”。
寓意小孩个头一年比一年高;大人事业一年比一年好。这种习俗从明末清初开始的。
#烧腊#
冬至这一天,大多数广东人都有“加菜”的传统,其中,烧腊是必不可少的一道“加菜”。
广东的腊肉,腊肠偏红,寓意“红火”“鸿运”,有祈求鸿运当头的意思。
#桂花冬酿酒#
传统的江苏苏州人,在冬至这一天夜里会喝一种加入桂花的冬酿酒。
这种特制米酒,桂花花香扑鼻,清纯可口。他们还有“冬至不喝冬酿酒,是要冻一夜”的俗语。
#姜母鸭#
对于福建厦门来说,姜母鸭是冬至必吃的一道菜。
它是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,再加入老姜,米酒等一起炖煮而成。这种姜母鸭皮汁金*,香味诱人,还滋阴补气,暖身健体。
#红豆糯米饭#
在江南,湖南等地区,全家人会欢聚一堂,共吃红豆糯米饭。
你的家乡在冬至这天有什么习俗呢?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