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文:愚伯的自留地
拍摄地:丰县欢口镇刘大庄村
绿色,永远是乡村的主题,在一栋栋参天大廈遮住我们的黑眸的时候,当一片片的喧嚣充斥两耳时,乡村的那一份宁静平和,还有,那一花一草一树,莫不成为我们心灵向往的休憩场所。于是,我追寻网友的意愿和自己的内心感受,驱车直奔刘大庄。
刘大庄的桥已经彻底改头换面。也许是天气陡然变热的缘故,路上,就我一个闲人接下来,我打算用两个小时的时间,在村庄里家前院后和田间地头游荡。然后,感受下乡村农人的辛劳,带些泥巴回城,踏踏实实的过日子。
年丰县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(看来*府在民生事情上,也是操了不少心啊)
欢口镇敬老院,也处于刘大庄村,这里环境整洁有序,生活井然,敬老院的负责人告诉笔者,创造一切的条件,也要让老人住的好,吃的好,精神娱乐好。
这里,是很多人共同的记忆——刘大庄学校。
学生时代望能快点离开这“牢笼”般的学校,而现在,我站在这里,一刻也不想离开。经的人、事、景、物,似流水年华般,从脑海中缓缓流过。那一张张笑脸,多么灿烂,如同在记忆的河水中,增添了几点驳驳光影。
她的影像,将封存在很多人的记忆里。
在这张毕业照里,逐个端详,我发现竟有近一半的同学叫不出名字,岁月,真的是个奇怪的东西,它可以摧毁或偷走你记忆中很多本应沉淀下来的内容。几年同窗的朝夕相处,却在离别多年后的日子里,成为一抹无奈的幻影……
记忆是永恒的。但时光不复重来,我想,我回家后的第一件事,会在泛*的日记本上写着:“致——我们逝去的学生时代。”
我昔日的同桌,你还在何方?曾经,笑过、闹过的老同学,已成为我心中那一道模糊的身影?老师,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,它承载着师生之间难以割舍的情谊。
去刘大庄的路,已足够宽阔,开车在这里,心旷神怡。
这些公示牌,也是乡镇向正规化迈进的一个明示。
没有城市的喧嚣,没有俗务的缠绕,没有紧张的忙碌,把心放下,让灵*安静,把心事捞起,随着蒲公英一起飘飞。难得的悠闲,难得的轻松。
这条小河,沉淀着很多孩子的梦想,回想童年时光,总会怀念村旁的这个小河。现在人们各奔东西,家乡的小河,再也没有了昔日的欢乐。可每到盛夏我还是会想起那一塘的清水,一塘的欢笑。那水一直在我心中荡漾、荡漾……
只是这个垂钓的孩子,陡然唤醒了我沉睡多年的记忆。我知道,那是一个幸福的记忆。
河边的杂草,在阳光下,展现出独特的美意。
勤劳的大婶,在刚刚拔去的蒜苗地上,埋头耕耘。
香菜的花朵,也一样迷人。
河边的这个小杂树,已经结出了属于自己的果实。
不知名的小花,为此刻的刘大庄,做着最恰到好处的形象代言。
路上,每个人都行色匆匆。
薄利超市,生意不孬。
前方的刘大庄她完全被郁郁葱葱的绿意和繁花包围。
通往村庄的小路……
一户人家,在给一截截的杨树剥皮。
想当年,这样的房子,应该是名副其实的“高大上”了。
虽然才4月底,但却有着浓郁的夏天味道了。
路边,一辆生锈的三轮车,静静地沉默着。
不远处,一位老大爷在用网过滤有机肥。
稻草垛,村庄的标志。孩提时代,家家都有稻草垛,现在,家乡的稻草垛梦一般远去了,它却给我的童年带来许多欢乐,稻草垛一直留在乡村孩子们的记忆里。
筢子和扫帚,随意的放置在门口,但在我的眼里,却是和谐的一抹风景。
小桃树的花期已经故去,上面结满了累累果实。
在乡村,它的身影随处可见。它虽然算不上是文物或者古董,但它讲述的是旧物的美学与时间的真实故事。它诉说的是沧桑,也传递着曾经的一段文化。也诠释了“文物”历史的层累性内涵。“现今城市的人们喜爱收藏它,就是因为它所承载的那种古朴而厚重的岁月之美。”随便也提醒下石槽的主人,这个东西,现在很值钱的。嘿嘿……
孵出不久的小鸭,发出清脆的鸣叫。
乡村的老人们,永不孤单,他们的身边,常常有狗狗陪伴。
大娘站在门口,端详着我这个熟悉的陌生人。
一切的一切,都是那样熟稔,亲切,不知道手机屏幕前的你,和我一样的感同身受?
刘大庄,应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“美丽乡村”。
茄子,已经开始开花结实。
在每个游子的心中,*牵梦绕的,还是那个生养自己的老屋,因为,它承载了太多儿时的记忆。
精心夹过的菜园子,是乡下最吸引眼球的风景。
村庄静寂无声,现在是拔蒜苔的时光,村人大多到田间忙碌去了。
一簇簇虞美人,尽情的怒放着,那是一个令人无法抗拒的美丽。
这块磨盘已经有一半深陷在泥土里,已经很少有人过问它的历史和曾经的辉煌,只能孤寂而又落寞的躲在房屋的一角,静寂的望着来来往往人儿的匆匆脚步……
小路,狭窄悠长,透溢着诗一般的芳香。
如今40岁以下的人,对这样的老物件,基本没有太多的概念。
生机盎然的春天。这条土路,不仅是我们走出乡村跳出农门的必经之路,也可以说是我们走南闯北的坚强基础和维系家乡之念的情丝之一。
在即将干涸的池塘里,一群麻鸭拼命的觅食。
田间小路,仿佛是通往我一直向往的恬淡生活,宁静而安息。
槐花香气,满溢村庄。
拔蒜苔归来的大叔。
无言可述的乡土气息。
田间,拔蒜苔的乡邻们。
令人眼花缭乱的美丽花朵。
两个多小时的光阴,我匆匆而来,匆匆而返,走马观花似的一瞥,也许并不能将乡村的美全然尽显。事实上,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,始终觉得没在农村生活过的童年就不算完整的童年。
无论在城市住多久,一直都忘不了乡村的生活,喜欢那淡淡的草韵和泥土的香气,还有隐隐的花香,喜欢看母亲生火时烟灶冒出的袅袅炊烟,喜欢在田野撒欢地奔跑,喜欢在阳光里毫无拘束的大笑,更愿意在烟火味最浓的农村,过着浓浓的烟火日子。
岁月赴汤蹈火,温情只增不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