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顷良田生机勃勃,露天蔬菜长势喜人,农家土屋旧貌换新颜,村民致富喜上眉梢……行走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新街回族乡的道路上,这样的场景令人喜悦。
今年以来,新街回族乡党委秉持“抓党建促乡村振兴”工作总基调,以党建品牌蓄力红色动能,绘就出乡村振兴‘组织合美、生态秀美、产业富美、文化醇美、人才善美’新画卷,全力构建成宜居宜业宜发展的“贵德县农牧区基层党建示范区”。
修筑一条通往乡村振兴的致富路
“这里不平,还得再铺点土。”“这儿再来铲细砂。”“把那块石头抬过来。”……在该乡老虎口村村道平整扩建现场,村干部与群众分工明确,干得热火朝天。
近年来,经“高原美丽乡村”建设及污水管网项目改造,老虎口村村容村貌换了新颜,人居环境条件有所改善。但通往新街乡集镇的公路因年久失修,多处路面出现开裂、垮塌凹陷现象。加之冬天路面结冰,给村民出行和过往车辆带来不便,影响了村民的出行和生产生活。修缮道路、修建水沟成为老虎口村发展的当务之急。
今年3月13日,经老虎口村“两委”党员干部实地勘探、与新街村“两委”村民协商后,大家一起制定了维修方案,协调机械设备后,组织人力物力开始修缮拓宽村级公路。
在村“两委”成员的带领下,老虎口村党员及群众拿着镢头、铁锨、铁锤等工具,清理坍方、清挖疏通河道、填埋凹地、挖通沟渠……经过7天加班加点施工作业,拓宽了原本狭窄的道路,夯实了坍塌的路基,回填整修了路面。
老虎口村党支部书记马占祥看着这条“致富路”激动地说:“从此,‘雨天一身泥、晴天一身土’的情景将成为历史。这条路不仅改善了村民们的人居环境,还成为了我们乡村振兴的致富路。”
烹饪一道具有乡土风情的美味食
每逢年节,麻吾村村民马学忠家中总是人流不绝。雪白的面团不一会就在他的手中变成了翻跟头、猫耳朵、馓子等各式各样泛着金黄的油馍馍。
马学忠说:“如今,会做农家传统小吃的人越来越少了,这种手艺就慢慢失传了。我们希望既能够突出当地特色,又能留住幸福的味道、家乡的记忆。”
“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都提高了,越来越怀念曾经的老味道,他们家的油馍馍品类全,做工、包装都非常精美,我也是慕名而来,准备给家人朋友也带去尝尝鲜。”一位“满载而归”的食客边走边说。
该乡党委特别注重“让好产品卖上好价格”,建设农产品仓储冷链基地,自主培育起“灵秀新街”“麻吾峡”等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,同时发掘出麻吾油馍馍、藏家酩馏酒等“一村一品”文化产业新业态,让“文化+产业”留住“老手艺”,铺好“致富路”,承载“新乡愁”。
另外,在乡村振兴工作中,该乡党委还利用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兴办有机菜籽油、五谷杂粮加工坊、农家风情园,进一步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保障。
探索一个特色产业发展新思路
暖风轻拂,又到种植红笋的好时节。麻吾村村民季宝龙正忙着整地、施肥,期盼着今年的有机红笋能再度丰收。
新街回族乡位于贵德县南部地区,平均海拔米,得益于当地昼夜温差大、日照充足,且夏季凉爽的气候特点,这里生产的优质高原夏菜——红笋受到省内外市场和消费者青睐。
乡党委书记张万沛说:“乡上种植红笋技术日渐成熟。近年来,经过贵德县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培训,当地群众积极借鉴学习科学的种植技术,加之化肥减量增效、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,一批‘土专家’‘田秀才’应运而生,高原夏菜红笋种植有了技术保障。”
为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,依托红笋、蒜苗、贡菜、紫薯,以及陆切村的黄芪、大黄、当归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,在用活用好政策扶持的同时,不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。
今后将通过引进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流转大规模土地,并让种植大户以及有意愿的村民学习新技术,带动更多农户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,达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目的。同时,在产品精深加工上下足功夫,提高产品附加值,将新街回族乡打造成为贵德县“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示范乡镇”,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。(记者栾雨嘉通讯员贵组宣)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邮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