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————高尔基
值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,那些曾经生活在皖南农村的70后,来!来!一起盘点下我们在孩提时代都干过的那些农活,借此以纪念那个纯真的年代和再也回不去的童年!
犁田、耙耙、耖田
“九九加一九,耕牛满地走”,皖南春季来的早,每到春季,清闲一冬养膘的耕牛很快就忙碌起来了,农具三大件犁、耙、耖也该先后出场了。估计很多朋友不认识后两种,我最喜欢的是耙,感觉坐在上面很威武,但有时风险也很大,经常耕牛一热就卧倒、打冷,由于惯性原因人经常就会摔到田里,搞得一身泥巴后,只好灰溜溜找个河边去清洗了。
插秧
水田经过犁翻、耙碎、耖平后,就可以插秧,在农村插秧季节,不光是成人劳动力,即便小孩也是可以相互借使,今天你帮我插一天秧,改天我还你一天。插秧时大家都站成一排,一行一行的后退式插秧,小孩为了偷懒,通常只插5株,大人看见了也只是乐一下不说。记得第一次插秧,只管速度不管质量,一趟过去后,抬头一看,前面插的都飘起来了,呵呵,少不得又被骂了!
拔草
插秧的辛苦是弯腰弯的受不了,而后面的拔草则更无情的摧残着手和腰。那年月没有除草剂,稻田里的草全部靠手工去拔,猫着腰,用稚嫩的一双小手在稻株之间像个钉耙一样翻扒着,不一会手上就积攒了一把草根,打个结、用力甩到田埂上,趁着这功夫伸个腰再继续,一天下来腰酸背疼、手皮磨破、手掌泡白,粗糙的大手就是这么锻炼出来的,现在想想,为甚当年就没有用橡胶手套呢?恩,是没有,有了也买不起,哈哈!
割稻、打稻谷、晒稻谷
南方的水稻是两季的,很快就进入“双抢农忙”季节,最忙的季节学校是要放假的,让学生包括小学生都要回家干农活——抢收稻谷,想想现在的孩子们是多么幸福!
割稻季节天气已开始热起来了,大家都选择在早上5点到9点半去干活。记得小时候睡眼朦胧的被家人赶到田里割稻谷,看到茫茫一片的稻田不免心生恐惧:何时能干完?在抑郁和睡意未醒之际,经常就被锋利的镰刀割破手指,虽然鲜血染红了手指,但内心却还非常兴奋,因为这样我就可以回家包扎不用割稻了,至少今天一天不用割稻了。
而接下的捆稻把、打稻谷,相对割稻来说则有意思点了,可以在戏闹中完成了!
儿时所干的农活中最枯燥的是晒稻谷了,小孩的任务就是找个树荫的地方看稻谷,用根缠着红布条的长绳,一头固定在稻谷的一端,一头抓在自己的手上抖动着,防止小鸟、小鸡来偷吃,隔段时间还要用耙子翻扒一边稻谷,赶上天边飘过雷雨云的时候,还得跟打战式的抢收稻谷。
多少次在枯燥无味的看稻谷中,我迷迷糊睡着了,醒来满稻场的偷吃麻雀和小鸡,恐慌中赶走偷吃者后赶紧翻扒稻谷,消除满场偷吃者的脚印,暗自庆幸没被大人发现,少了一顿骂!
而最让我那幼小心灵受不了的是,常常被邻居五奶奶几句好话和几块糖果就借去看稻谷!
放牛
与割稻收谷子相比,我还是更喜欢放牛这项工作。那个年代每4-5户一头耕牛,一个村子有10来头耕牛,每天早上和下午都要去放牛,早上放牛相对枯燥,要牵着牛在田间地头寻找有露水的鲜草,看着大水牛吃的肚子圆滚才可以牵回家。而下午的放牛则成了欢乐的天堂,一群放牛的孩子找到一片草地,把牛绳编织在牛角上就放手不管了,孩子们则开始下水洗澡、做游戏,待到太阳快落山时,就去找到各自的水牛,骑上大水牛嘻嘻哈哈的回家。有时还怂恿自家的水牛和别人家的水牛干仗,看谁厉害!
但经常也会乐极生悲挨揍,挨揍的原因主要两点:其一是贪玩,水牛吃了别人家的稻谷、菜地,被告状到家了。其二是偷偷洗澡,有些父母是不让小孩下河洗澡的,洗了澡的孩子胳膊上用指甲轻轻一划就一道印子,无法抵赖的。
担水
通常放牛回家后,大人们还在田地干活没回家,这时担水回家是农家孩子的另一个主要工作,力气大的可以挑一担水,力气小的则需要两个人抬一桶水,担水通常也成了小朋友之间比拼力气的表现场了!那时力气成熟的多是前后担水,很自然悠闲的一口气担回家。力气还未长成而自尊心又强的孩子,多数扁担横担在肩上、两只手还托举着扁担螃蟹式的横走,走到没人的地方赶紧歇会!
那个年月农药还不时兴,河里的水很清澈,是可以担回家直接喝的,现如今井水都被污染了!
种大蒜
大蒜原本不适合皖南区域大面积种植,但在80年代初为了发展多种经营、搞活经济,皖南区域也开始种植大蒜,从山东贩回蒜种后,先要剥开分瓣,在炎炎夏日翻开土地、一排排一颗颗种到土里,再用浮土盖上,浇上水,利用高温湿热促使蒜瓣发芽生根抽苗,而待到冬季蒜苗成熟后,再从冻住的地里挖出蒜苗、清洗、扎捆、销售。这个工作最讨厌的地方是最热的时候种植,最冷的时候收获,这季节选的,也是没谁了!
而小朋友的主要工作就是剥蒜分瓣、种植,树梢不见一丝风意,知了只叫的人心烦躁,而我们蜷缩在晒得发晕的地里一颗一颗的种植,汗水有时让眼睛都睁不开,那时最盼望天边能飘过一朵云彩,能挡住那炙热的太阳。
有时因为邻居借工还要帮助邻居去种植,曾经报复式的给某邻居倒插了2排蒜,看到后来稀稀拉拉的蒜苗心里莫名的解恨,哈哈!
到了冬季,小朋友们会和大人一道顶着寒风甚至扒开雪地挖出蒜苗,在寒冷彻骨的河水中洗去泥土担回家,再一颗一颗清理码放扎捆,一个冬季下来,手指多数会冻疮通红失去知觉,待来开春回暖后,手指开始发痒挠心。
挖荸荠
荸荠,俗称马蹄,肉白色,可食,味甘、微寒。其功能消渴痹热,温中益气,下丹石,消风*,除胸中实热气,可作粉食。
种荸荠在皖南也是一个比较苦的农活,最受不了的是两点,种植时多施以农家肥,而这些农家肥在手工除草时通常都还没有消除掉,其间滋味可想而知,挖荸荠通常是在冬季冷冽的寒风中,大人用大板锹翻开泥土,孩子们开始在泥土中一颗颗抠出荸荠,一个季节下来,受泥土影响,手指没有不开裂的!
采菱角
采菱角是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一个主要经济收入,菱角属于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。原产欧洲,中国南方,尤其以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栽培最多。幼嫩时可当水果生食,老熟果可熟食或加工制成菱粉,风干制成风菱可贮藏以延长供应,有助于健胃止痢,抗癌。有助于治胃溃疡,痢疾,食道癌,乳腺癌,子宫颈癌。菱柄外用治皮肤多发性疣赘;菱壳烧灰外用治*水疮,痔疮。
在皖南长江流域采菱角主要用一种椭圆形的腰盆,一般人划腰盆只会打转不能前行,而长江流域的采菱角者都是腰盆高手。
菱角采摘上来后要靠手工持刀去壳,这是一项高风险工种,手指捏住四角菱角的一个角,用刀三角形砍开另外两只脚,再一掰抠出菱角米。记得儿时很多小朋友在持刀去壳的时候砍着自己的手指,有个笑话叫“羹烩赛湖边小孩的手指短”,说的大概就是指从事这个工作时容易误伤自己。
而从事这个工作的一个好处就是迟到新鲜的菱角米,而街面上所有在卖的菱角米都是用水泡了一夜后的,生吃会有股水糟味。
做小工
待到中学力气渐长后,暑假期间农家子弟就会找做小工的机会,以补贴下学期的学费,通常高中生可以按照成人的80%计工,而干的活多数是工地搬砖、递泥瓦、和泥、上沙等粗重的活。
耙柴、打猪草
每到十月,就开始上山砍柴,柴火不够烧的就待到11月开始翻山越岭耙柴,皖南满山掉落的松毛柴成了尽相争抢的对象,有时为了耙一筐柴火,要翻山越岭10来里。
儿时是个物资匮乏的年代,那时没有液化气、没有猪饲料,人不够用不够吃,猪也常饿肚子,一头猪通常要一年半才能出栏。打猪草也成了皖南农家小孩的一个主要工作。
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,70后都是40开外的人了,
可那个年月的辛苦劳动很廉价的,但也很淳朴,
那个年月的感情更真更纯!
那个年月的人更知道劳动最光荣!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