蒜苗

首页 » 常识 » 常识 » 每日学一味中药通草
TUhjnbcbe - 2021/9/23 21:05:00

通草

通草

花草,通脱木,白通草,通花,方通草,川方通,丝通草,

甘,淡,微寒。归肺、胃经。降。

利尿通淋药

清热利尿,通气下乳。

本品淡渗清降,通气上达而行乳汁、引热下行而利小便,为滑利通导之品。

1.清热利湿:①用于湿温病初起,症见体重肢倦,发热不扬,出汗黏浊,口淡纳呆,舌苔白厚,常与白蔻、半夏、川朴、薏苡仁、杏仁、滑石、竹叶等同用,如三仁汤;或与*芩、滑石、茯苓、大腹皮、白蔻仁、通草、猪苓同用。②用于湿热小便不利,常与竹叶、滑石、甘草同用。

2.通气下乳:用于乳汁涩少,常与王不留行、炮山甲、川芎、甘草,用猪蹄汤煎服。

通草与木通,通草通行经络,清热利水,性与木通相似,但通草味甘淡气寒,入肺以泄降肺之热闭而通水道利小便,多用于湿病小便不利者;木通苦寒,清降心与小肠之火而利水道,故心与小肠火盛之口舌生疮、尿涩尿血者多用。

1.配穿山甲、王不留行:通草其性通利,既可通气,又可通利血脉,使气行、血行;王不留行善通利血脉,行而不住,走而不守;穿山甲性专行散,善走窜而通经络达病所。三药合用,通利性专,可行气、行血、通经活络,而使乳汁长流,主治产后乳少、乳汁不下诸证甚效。

2.配滑石:滑石、通草均为甘淡之品,滑石性寒而滑利,通草微寒而通利,二药合用,清利湿热,滑利水道,通利小便,泻热利湿而不伤阴,为治湿热尿赤、淋病涩痛之佳品。

3.配茯苓:茯苓味甘淡性平,渗湿利水而不伤气;通草味甘淡性微寒,通利小便而不伤阴。二药合用,利尿祛湿、存气保阴。

4.配当归、*芪:通草其性通利,既通血脉又通气;当归善入阴血,既生血养血又活血;*芪甘温纯阳,既补气升阳又托*生肌。三药合用,一主血,一主气,一通利气血,功专益气养血通络、托*生肌下乳,用于痈疽肿痛、经闭不通、乳汁不下者甚效。

5.配竹叶:竹叶轻清走上,清热除烦、利尿通淋;通草其性通利,通调水道、清热下行。二药合用,导上焦热、治下焦淋,热随尿去,泻热利尿而不伤阴,为清利湿热之佳品。

6.配瞿麦:膀胱湿热,症见小便*赤,淋漓涩痛,治宜消热祛湿,利尿通淋。瞿麦苦寒,清湿热、利小便;通草甘寒,通气下行,善利水道。二药合用,以瞿麦清利湿热,佐通草导热随尿下行,治湿热淋证效佳。

7.配当归、细辛:血虚感寒,寒凝气滞,血脉不畅,四肢失养,脉细欲绝。治宜养血散寒、温通经脉。当归补血活血以治其本,细辛温经散寒以祛寒邪,通草通利血脉以利血行,三药合用,养血散寒、温通血脉,为治血虚寒凝厥证之要药。

气阴两虚、内无湿热者及孕妇慎用。

内服:~6克,入煎剂,或入丸散。外用:研末锦裹塞鼻。

为五加科通脱木属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;其根也入药。生于山坡杂木林中或沟旁潮湿地。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广东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省区。

《用药法象》:“利阴窍,治五淋,除水肿癃闭。”又云“泻肺,利小便,……与灯草同功。”

《本草会编》:“明目退热,下乳催生。”

《本草纲目》:“通草色白而气寒,味淡而体轻,故入太阴肺经,引热下降而利小便,入阳明胃经,通气上达而下乳汁。其气寒,降也,其味淡,升也。”

祝天一:“梗通,隰草也,吾乡多有之,洁白轻虚,故利肺气;味淡,故渗泄;生于下洼湿地,故利下焦湿热最捷。

推荐

1
查看完整版本: 每日学一味中药通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