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
吃
汤
团
冬
DONGZHI
至
北
吃
饺
子
冬至来临
冬至,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,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,冬至俗称“冬节”、“长至节”、“亚岁”等。
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中国就已经测定出了冬至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,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,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、夜晚最长的一天。
节
气
三
候
一候蚯蚓结
冬至之日“蚯蚓结”,蚯蚓感阴气蜷曲,感阳气舒展,六阴寒极时,纠如绳结。
二候麋角解
冬至后五日“麋角解”,鹿属阳,山兽,感阴气而在夏至解角。麋属阴,泽兽,感阳气而在冬至解角。
三候水泉动
再五日“水泉动”,水乃天一之阳所生,现在一阳初生,所以,水泉已经暗暗流动。
节
气
习
俗
馄饨面
过去老北京有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的说法。相传汉朝时,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,百姓不得安宁。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,十分凶残。百姓对其恨之入骨,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,取“浑”与“屯”之音,呼作“馄饨”。恨以食之,并求平息战乱,能过上太平日子。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,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。
吃饺子
关于冬至吃饺子的说法有很多,得到普遍认同的有两个。
其一为纪念“医圣”张仲景“祛寒娇耳汤”之恩。至今南阳仍有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民谣。其二为民俗专家认为冬至是阴阳“交子之时”,所以这一天吃饺子有“顺从天意”的意思。
在过去的农耕社会,劳动了一年的人们,利用冬至这一天好好团聚休息,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。
红豆糯米饭
在江南水乡,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。相传,共工氏有不才子,作恶多端,死于冬至这一天,死后变成疫*,继续残害百姓。但是,这个疫*最怕赤豆,于是,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,用以驱避疫*,防灾祛病。
吃“头脑”
银川有个习俗,冬至这一天喝粉汤、吃羊肉粉汤饺子。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——“头脑”。
五更天当家的早早地忙活起来,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净、熬汤,熬好后将蘑菇捞出;羊肉丁下锅烹炒,水汽炒干后放姜、葱、蒜、辣椒面翻炒,入味后将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,然后用醋一腌(清除野蘑菇的*味),再放入调和面、精盐、酱油;肉烂以后放木耳、金针(*花菜)略炒,将清好的蘑菇汤加入,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、泡好的粉条,再加入韭*、蒜苗、香菜,这样就做好一锅羊肉粉汤了。
“冬至暝”搓丸
“冬至霜,月娘光;柏叶红,丸子捧。”这是冬至一首儿歌。《八闽通志·兴化府风俗·冬至》载:“前期糯米为丸,是日早熟,而荐之于祖考。”这就是“冬至暝”“搓丸子”和冬至早以熟的“甜丸子”祭祖的民俗。主妇把“丸子”倒进锅里,和生姜、板糖(姜、糖能祛寒开胃)加水一起煮成香、甜、粘、热的“甜丸子汤”。把它祭祖后,全家人分而食之。要把“丸子”粘在门框之上,以祀“门丞户尉”,保一家平安。还要把“(饲)喜鹊丸”丢在屋顶(一般是12粒,闰年为13粒,寓意全年月月平安),等喜鹊来争食时,噪声哗然,俗叫“报喜”,寓意五福临门。
编辑
户亚丽
审核
王玲芳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