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uangHeCreativeWriting
*河文创
与您同行
(总第期)
水窑
作者:竹叶
我小时候,常常去外婆家住。有一次从外婆家回来,看见村东头水井上的辘轳没有了,换成了一个铁制的大物件。井旁还新建了一座蓝砖窑洞。窑洞口朝东,上面插了一根铁管子通到水井里。西面墙上接一根带红色旋钮的短粗铁管子。北面墙上,并排两个明晃晃像公鸡头样的东西在哗哗流水。听大人们说,铁制的大物件叫水泵,会抽水;蓝砖窑洞叫水窑,能存水;公鸡头样的小东西叫水龙头,是放水的。
自从有了水窑,人们不再起早贪黑地摇辘轳打水了。
之前,听奶奶说,在她还是新媳妇的时候,有一次,她和我的太奶奶一起出来抬水。水井旁站满了人。辘轳井吱扭吱扭地唱,锃亮的三套环叮叮当当地响,等了半天还挨不上。太奶奶腼腆,晚来的人都打了水走了,太奶奶还再等。还是新媳妇的奶奶提了水桶冲上前,叮叮咣咣地套了环,扑扑通通地把水桶扔下井,一只手扶着辘轳扑噜噜噜放了井绳,三下五除二摇了水,和太奶奶一言不发抬走了。等水的人们望着奶奶的背影,大眼看小眼,一愣一愣地,怵着。最后,不知谁说了声:“这新媳妇真厉害!”
辘轳井摇啊摇,吱扭吱扭,在静静的小乡村口,唱绿了春,唱*了秋。奶奶老了。
辘轳井摇啊摇,吱扭吱扭,在静静的小乡村口,星星在天上,星星还在天上。母亲在井南的田间劳动。
井台上三套环叮当,田间猫咪玩闹,时光便在这似有似无间悄悄流淌。当日月流光倾泻在青石板井台上,臃肿的辘轳井绳上,抑或在刚摇出的清亮的水桶中现一处盈圆恰穿过那一片茂密枝叶,便展现出一幅难以描绘的乡村风景画,旖旎着“槐林五月漾琼花,郁郁芬芳醉万家”的雅致。
辘轳井摇啊摇,吱扭吱扭。在静静的小乡村口,我跟在挑水的母亲身后,掬一捧甘甜的井水“咕咚咕咚”咽下肚,唱一首奶奶教的小歌谣,背起书包上学了。
当我这次从外婆家回来,这里的一切变了。
在静静的小乡村口,支辘轳的粗木架和辘轳均不见了。大人们一个挨一个从水窑接了水,纷纷把零钱丢进‘水官’面前的纸盒里,挑着水,边走边勾回头说笑:
“我的桶里今天接到了一只小虾。”
“我的桶里接过一条小鱼。”
“咱这井和九泉水库通着哩。”
“还有可能通到*河、长江、太平洋、大西洋呢。”
......
人们海阔天空谈论着,不再昼夜不停地费力摇辘轳了,而是每天按规定时间挑着水桶到水窑前接水,既省力又省时,个个脸上挂满笑。
‘水官’一开泵,水窑满满的。农忙时,西面墙上的红闸阀一开,井水顺着短粗的铁管子咕咕咕地往外淌。牛拉车、拖拉机等载着满满的皮水包、大水桶往地里送,或栽红薯、或种豆子,欢声笑语惊得那饮水的鸟雀四散乱飞。
时光匆匆过,曾经放学后挑水的我进城了。心想:我以后不挑水了看你们怎么吃?
“憨人有憨福。”后来通了自来水了。
据说,一位在郑州某高校工作的老师每逢佳节回村,看着乡亲们还在一担一担挑水吃,心里很着急。就想方设法倡议爱心人士捐款,费尽千辛万苦才通了自来水,并为村民们安了健身器材。乡亲们不再顶风冒雨地出来挑水,而是在家里随时扭开水龙头随时用水。闲暇时,人们可以自由健身了。
“善举济事弘大爱,慈心为人显担当。”乡亲们为了庆祝通自来水这一善举,在村口拐弯处水窑旁立一自来水工程竣工纪念碑,上刻:“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。”
一年一年的过去,村子里楼房高了,道路宽阔了,人们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陆陆续续进城了。水窑闲置了,成了一代人心灵深处永远的记忆。
而今,冬日的暖阳静静地照着空落落的水窑。水窑边的麦田里,枯*的树叶打着卷飞落在青青的麦苗叶上、菜地头的胡萝卜上、蒜苗上,横七竖八斜挂着、平躺着。
村子里人影少动,几位饱经风霜的老者背靠水窑蹲坐晒暖,他们回忆着,感叹着,希望着......
作者简介:
竹叶,河南孟津人,喜欢以文字记录生活中点滴的美好
投稿须知
请自附题图、插图、封面、宣传语。
请用word,标明体裁、作者简介、联系方式。
赞赏金刊文一月后全额发给作者。忌一稿多投。
邮箱:huanghewenyou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