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丨肥宅
父母总是想用激进的方式让孩子更好的学习,却忘记知识需要一点点吸收。
三月是开学的季节,不少父母成为派送员将孩子送到学校中,可惜假期里面没有给孩子报任何补习班,暑假必须安排上。
“拔苗助长”也需要注意方法,父母的爱都体现在催促方面,把所有路都安排妥当,害怕孩子被筛选掉,成长真的要这样吗?
一步永远都到不了位,多走几步能怎样?父母根据自身成长的阶段,安排好孩子的一切,却忘记询问孩子是否愿意走这条路。
在走亲戚的过程中,父母想着夸奖别家的孩子,自家孩子就能对学习提起兴趣,然而回到家中,孩子依旧是以前的模样,甚至更加过分。
并非父母没有看见孩子身上的优点,而是在讲述的过程中,将缺点都给排列出来,正好挡住优点散发的光芒,催促孩子是想让他们更快地融入学习之中,可是孩子内心的想法刚好不一样。
孩子以为父母嫌弃自身的所有毛病,还厌烦地将自己放置在学习中不管不顾。
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,孩子永远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,不会想那么多事情,父母则是用“对你好”的思想传递给孩子,经历过的路途永远都不会一样。
成长就应该在父母的唠叨中,对的只管听取,错的自己改正。
一步一个脚印会更加踏实,父母安排的道路并非适合孩子,只要让父母知道孩子并不适合就好,强行制止父母的安排会造成家庭里面的不和睦。
用时间去沟通生活中的一切,小事和大事都应该询问一下孩子的想法,错了就要改正,正确的话可以教导孩子想出其他方法。
“拔苗助长”不就是让蒜苗快速的成长,用手去帮助,在拉拽的过程中,蒜苗整体会变形,味道也会有一定的差距,孩子的成长就要顺其自然,父母的帮助并没有效果,只是一些基础的品质和常识能够从父母那里获得。
不让孩子经历的事情,他们就会非要去尝试,及时失败又怎样,父母能够承担,这种事情并不应该由父母承担,在孩子做决定要去尝试不好的事情,父母要把最后的结果承担者给说清楚,孩子应该承担事情的所有后果。
走一步看一步,想要帮助别人,就不能把所有事情都揽到自己怀里,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能够成功完成的事件。
做不到就是做不到,没什么大不了,不懂的事情可以学习,不懂装懂,最后丢脸的还是自己。
父母要把最基础的道理讲解给孩子,能够多交流就不要把时间放在吵架上面。
如何教育孩子,并不是把教育别家孩子的方法借鉴过来,而是根据自家孩子的生活情况、脾气、说话方式来思考如何教育。
生命是父母赠与的,在教育方面也要想得透彻,毕竟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一步,可以没有才华却不能没有品德。
孩子就是要经历坎坷才能看见身后的彩虹,有不放弃的心理是好事,不能往事情深处钻研,根据孩子生活情况判断教育方式,手机等电子产品就不要让孩子有过多的接触,多出去转转才能有高个子,窝在房间里面什么都不会获得。